【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期,伴隨著英偉達宣布進軍醫療健康領域、谷歌對“ AI+醫療”賽道加碼布局等,“AI+醫療”板塊在A股熱度飆升,國內在醫療AI方向布局的公司包括貝瑞基因、潤達醫療、泓博醫藥、思創醫惠等股價也均有隨之上漲。
英偉達GTCAI會議中提及,醫療保健、生命科學將會是未來AI重點發展的領域。我國發布的《“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也支持“AI+醫療”產業發展,其中提出,探索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研發領域的應用,通過對生物學數據挖掘分析、模擬計算,提升新靶點和新藥物的發現效率。
那么,AI醫療板塊到底值不值得看好呢?多家券商發表了對AI醫療的看法,包括不限于AI醫療的應用場景、AI醫療的市場前景等方面的觀點。
中郵證券認為,“AI+醫療”可以多維賦能醫藥全產業鏈。“AI+醫療”已步入快速發展新階段,AI在藥物研發、疾病診斷及篩查、醫療影像、手術
機器人等細分應用場景全面滲透,多維觸達醫藥全產業鏈。
招商證券認為,全球“AI+醫療”市場規模超50億美元,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報告,預計“AI+醫療”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將超過29%,2032年將達到700億美元。從市場結構看,藥物發現和醫學影像是AI應用合計占比超過50%的兩個領域。隨著制藥工業發展和AI技術迭代,預計2032年AI藥物研發市場規模將超過205億美元。中泰證券則認為,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領域應用廣泛,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廣闊。2025年國內人工智能醫學影像市場規模有望增至44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35%。
方正證券研報指出,政策驅動醫藥和醫療進入智能加速提效時代,AI醫療市場將呈現快速增長狀態,AI醫療影像進入發展快車道,AI技術在藥物研發領域的應用覆蓋了從化合物研究到上市后研究全周期,縮短了新藥研發周期,降低了研發成本。
另外,銀河證券研報指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醫療和人工智能(AI)醫療已經成為推動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數字技術和AI醫療的發展,為醫療行業產業升級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也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建議關注國內在醫療AI方向布局的公司:AI新藥研發(泓博醫藥、成都先導)、AI制藥工藝(川寧生物)、AI器械(三諾生物、翔宇醫療、微創機器人)、醫療器械物聯網(邁瑞醫療、海爾生物)、AI診斷(金域醫學、迪安診斷、安必平、麥克奧迪、鷹瞳科技、樂普醫療、聯影醫療、萬東醫療、美年健康)等。
不過,也有券商認為,AI醫療跑出“加速度”的可能性不大。并有行業人士預計短期AI醫療商業變現力有限。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