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年來,中藥產業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通過鼓勵和引導行業內優質龍頭企業的健康發展,整體行業市場環境正進一步向規范化、現代化發展。不過,隨著藥品監管的不斷趨嚴,中藥產品抽檢不合格被罰的消息仍就在時不時的傳來。
近日,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披露湖北省藥品質量公告(2025年第1期),在質量抽檢中發現26批次藥品不合格,涉及板藍根顆粒、麻杏止咳片、凈山楂等。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已責成相關部門對檢驗不符合規定的藥品采取查封、扣押、暫停銷售、召回等必要的控制措施,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生產企業和被抽樣單位進行查處。
2月20日,安徽省藥監局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安徽道源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因生產不合格藥品被罰。根據信息顯示,其不合格白芍(批號231101)46.11kg被沒收,并沒收違法所得24963.88元,處罰款58萬元,罰沒款共計604963.88元。
1月,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一份關于19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通告揭示,紅花、合歡花、山豆根、逍遙丸等多款常用藥物位列其中……
因藥品不合格而吃“罰單”的藥企實際上已十分常見,據統計顯示,2024年國家藥監局以及地方藥監部門公布的抽檢不合格的藥品達713批次,這些不符合規定的藥品涵蓋了無菌制劑、非無菌制劑、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以及其他等不同類型的藥品。
從整體來看,中藥材和飲片批次較多,有541批次,占批為78%。此外,2024年涉及的品種數量達到了225個。其中不合格超過10批次的代表品種有5個,包括紅花27批次、山藥20批次、炒酸棗仁16批次、凈山楂12批次、蜜款冬花11批次。值得關注的是,山藥、凈山楂、五加皮等藥材已連續三年躋身不合格品種排行榜,其中山藥不合格率正逐年上升。
不過,中藥材質量不合格批次雖然從2023年開始已連續上升,但總藥品不合格批次數較去年下降。此外,從2016年到2021年,中藥飲片整體合格率也已由77.7%上升到了98.4%。
對于目前依舊頻繁出現不合格產品的原因,業內認為可能與部分中藥企業規模小、綜合競爭力弱,不具備嚴格的檢測條件,或者是中藥材種植不科學,造成農殘、重金屬超標,難以達到藥典標準,以及儲藏不當等因素有關。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當前中藥產業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未來在行業政策和行業監管措施對中藥產品的技術、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中藥企業必須加快推動數智化技術在中藥產業中的應用。只有借助智能化手段,才能加速中藥產業的生產、流通、質量控制等各個環節升級變革,更好的監管,實現中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