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裁員”、“砍管線”、“停臨床”……跨國藥企全球市場布局正在經歷新一輪轉型陣痛期。業內人士指出,除了,“裁員”、“砍管線”外,“退出”中國市場也成為近期跨國藥企的一個重要動態。
據悉,8月1日,協和麒麟(Kyowa Kirin)宣布啟動對公司亞太地區業務的重大重組,其中包括將中國子公司協和麒麟(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讓給香港維健醫藥集團(WinHealth Pharma)。由于股權轉讓,協和麒麟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將不再被歸類為協和麒麟集團的特定子公司。
據協議,協和麒麟 (中國) 制藥有限公司的股份100%出售,公司實體不變、員工勞動合同繼續履行不受影響、交割后員工自動轉移至維健,員工可以選擇N+1買斷工齡。8月1日-10月1日為過渡期。交易預計于9月30日完成,轉讓價格為7.2億元人民幣。
據悉,此次重組中,協和麒麟計劃與新公司達成一項許關于將現有藥物組合商業化的許可協議,其中包括已在中國獲批或正在進行商業分銷的五個品牌。同時,協和麒麟還與維健達成一項關于協和麒麟全球產品Cryvita和Poteligeo的商業化許可協議。
對于此次轉讓原因,協和麒麟解釋稱,考慮到未來增長戰略與外部環境的變化,自去年以來,已經在歐洲與已建立的制藥業務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資聯盟,這次將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許可產品,包括已建立的制藥公司,并由合作伙伴開展銷售活動。此外,在根據每個地區的特點考慮全球產品(Crysvita和Poteligeo)的更好銷售結構時,決定將它們許可給亞洲一些國家的合作伙伴是合適的。
資料顯示,協和麒麟是一家專注于特藥領域的全球化制藥公司,其核心治療領域涵蓋腫瘤學、腎病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免疫學等多個重要領域。
多年來在中國市場,協和麒麟上市產品聚焦于罕見病(布羅索尤單抗、莫格利珠單抗),血液病或腫瘤輔助用藥(注射用羅普司亭、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以及慢性腎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達依泊汀α注射液、鹽酸西那卡塞片)。但長期以來,協和麒麟面臨著綜合實力較強勁的跨國公司,以及中國本土大藥企的激烈競爭。如公司的鹽酸西那卡塞片受到恒瑞的帕立骨化醇注射液競爭;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惠爾血)也在與一眾國產藥物的競爭中不占優勢。
從業績上看,協和麒麟在全球市場發展較為迅速。其在全球的銷售額從2018年的26.48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37.4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74%。但是從地區分布來看,其主要市場在日本、美國和歐洲,中國大陸市場在協和麒麟全球業務中的占比相對較小,不足3%。可見,在一眾跨國藥企中,協和麒麟在中國區的業績表現并不突出。此外,協和麒麟2023年的財報還顯示,其用于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藥物格拉諾賽特(Gran)的收入因中國部分地區實施集采,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分析人士指出,協和麒麟此次退出中國市場也是由當前中國醫藥市場發展情況決定。當下的市場環境要求跨國企業要更早地了解市場和產品的每一個價值,以便更好地定位產品并制定市場策略。
另有人士指出,協和麒麟的退出可能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一系列變動的開始。其這一決策,也可能預示著更多中型跨國藥企所面臨的挑戰。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可能會有更多跨國藥企不得不重新評估并調整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策略。
對于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模式及如何應對挑戰,分析人士指出,選擇經銷商作為銷售和市場拓展的合作模式變得十分重要,因為中國一二三線城市醫院的數量龐大,而每個醫院的覆蓋和滲透需要大量資源和時間。同時,跨國藥企需要關注控費政策對藥品市場的影響。此外,面對中國市場的復雜性和巨大潛力,跨國藥企建立伙伴關系、利用外部資源和渠道,也將是關鍵策略之一。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面臨重重挑戰,但跨國藥企撤出中國市場的業務僅為少數,其在中國的投資步伐未曾放緩,而是采取更加多元化的策略,其中不乏與國內企業的深度合作。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