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康復醫療市場涵蓋人群包括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殘疾人、術后功能障礙者、產后功能障礙者、重疾人群等群體,潛在康復需求巨大。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23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為2.17億,占總人口比例15.40%,我國60歲以上人口為2.97億,占總人口比例21.11%,意味著我國正式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慢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帶來了龐大的康復需求,2019年我國康復需求總人數達到4.6億人,2021年我國康復醫療市場已突破千億市場規模。
康復醫療器械是康復醫療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中國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2021年市場規模已達450億元,相關預測數據顯示,2023-2026年國內康復醫療市場規模CAGR為15.2%,預計2026年我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942億元左右。
近年來,康復醫療領域利好政策頻出,進一步支持行業發展,并要求推動基層建設。2023年3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擴大康復和護理等接續性服務供給,滿足群眾健康需要,促進“醫養結合”,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業務協作機制,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持老年人醫療照護、家庭病床、居家護理等服務。
2023年4月,衛健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加速康復外科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強康復醫學科、醫學影像科等建設,圍繞
外科手術患者診療需要,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強術后管理,強化康復早期介入,將康復貫穿于疾病診療全過程。
2023年2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把鄉村醫療衛生工作擺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強化和拓展縣域醫療衛生體系服務功能,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是我國制造業進入產業升級、智能化改造的關鍵時期,醫藥生物智能制造也順勢迎來行業發展黃金期,業內認為康復醫療器械智造也大有可為。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打造標志性產品,做優信息服務產品,面向類腦智能等加快軟件產品研發,突破腦機融合、類腦芯片、大腦計算神經模型等關鍵技術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腦機接口產品,鼓勵探索在醫療康復、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等典型領域的應用。
更早的2023年8月,工信部等四部出臺《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要求開展腦信息讀取與寫入等輸入輸出接口標準,數據格式、傳輸、存儲、表示及預處理標準,腦信息編解碼算法標準研究開展制造、醫療健康、教育、娛樂等行業應用以及安全倫理標準預研。
在此背景下,業內認為,積極拓展基層康復醫療器械市場,并在智能制造領域有所布局的頭部企業有望迎來新機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