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核藥又稱放射性藥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醫學診斷和治療用的一類特殊藥物,主要包括診斷放射性藥物和治療性放射性藥物兩大類。中信建投研報表示,全球核藥市場將迎來高速成長。有數據預計,全球核藥市場將由2023年的84億美元提升至2030年的29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整體核藥市場將迎來高速成長。
面向近30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無論是跨國藥企還是本土藥企都紛紛加碼布局。當地時間3月19日,阿斯利康發布公告稱,將斥資24億美元收購生物制藥公司Fusion Pharmaceuticals。預計收購會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Fusion將成為阿斯利康的全資子公司,并繼續在加拿大和美國開展業務。
資料顯示,Fusion是一家專注于開發新一代放射性偶聯藥物(RDC)的公司,公司擁有一款處于二期臨床開發階段的核心產品FPI-2265,該產品用于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預計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啟動mCRPC注冊項目的II期部分。若上市成功,FPI-2265將是市場上頭款錒基PSMA靶向放射配體治療藥物,將進一步提升阿斯利康在核藥市場的競爭力。
除了阿斯利康以外,目前還有拜耳、諾華、禮來、百時美施貴寶、強生、默沙東等跨國藥企布局核藥,看好其市場潛力。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跨國藥企密集通過收購、股權投資、技術引進多種方式布局核藥。從適應證看,在研管線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癌、神經內分泌瘤以及部分實體瘤領域,從治療靶點來看,主要集中于PSMA、SSTR、FAP等,適應證和靶點集中度均較高。
本土藥企在核藥賽道上也加速布局。據悉,截至2023年10月,中國已有32款放射性藥物處于臨床試驗及申請上市階段,涉及的藥企包括東誠藥業、中國同輻、遠大醫藥、恒瑞醫藥等。
RDC藥物方面,截至2023年10月,國內已有31款RDC新藥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其中23款RDC新藥用于診斷,8款RDC新藥用于治療。31款RDC新藥中的5款藥物在CDE注冊開展臨床試驗,其他26款藥物醫院/企業聯合醫院開展的IIT試驗。
部分藥企核藥收入增長明顯。遠大醫藥3月20日發布2023年度業績,全年錄得收入約105.3億港元,剔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15.8%;正常化歸母凈利潤約20.4億港元,剔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0.2%。2023年,核藥抗腫瘤板塊實現收入約2.2億港元,核心產品全年收入增速近300%。其中,釔[90Y]微球注射液(商品名:易甘泰)主要用于經標準治療失敗的不可手術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治療,于2022年2月在中國獲批。截至報告期末,易甘泰已有近60家醫院已完成了核素轉讓手續,已在17個省市的近40家醫院展開正式手術。
據悉,經過多年的深耕,遠大醫藥在核藥板塊已實現了研發、生產、銷售、監管資質等多個環節的全方位布局,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同時公司還在有序推進國內甲級資質核素生產平臺的建設。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