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企業新聞】3月20日,遠大醫藥公布了2023年度業績,公司全年錄得收入約105.3億港元,剔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15.8%;毛利潤約65.2億港元,剔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15.3%。
據了解,遠大醫藥布局有制藥科技、核藥抗腫瘤以及心腦血管精準介入診療科技、生物科技三大業務。其中,核藥抗腫瘤診療板塊是遠大醫藥的重要板塊,公司已實現了研發、生產、銷售、監管資質等多個環節的布局,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目前公司核藥板塊共儲備14款全球創新產品,涵蓋6種放射性核素,覆蓋了肝癌、前列腺癌等在內的7個癌種,產品種類涵蓋診斷和治療兩類核素藥物。
2023年,遠大醫藥的創新核藥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在國內上市后,已有近60家醫院已完成了核素轉讓手續,正式手術已在17個省市的近40家醫院展開,已建立7個手術、治療及培訓中心,同時公司已對70家醫院超過1,000名醫生進行了易甘泰手術理論或技能培訓。至2023年末,易甘泰已進入36個省市地區惠民保。
年內,遠大醫藥核藥抗腫瘤板塊實現收入約2.2億港元,核心產品全年收入增速近300%。
此外,公司用于診斷前列腺癌的全球創新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TLX591-CDx以及用于診斷透明細胞腎細胞癌(ccRCC)的創新RDC藥物TLX250-CDx等4款創新RDC藥物國內臨床穩步推進,創新液體栓塞劑LavaTM已在美國實現商業化,KonaTM及AuroLase也均已向FDA遞交上市前審批(PMA)申請。
核藥又稱放射性藥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醫學診斷和治療用的一類特殊藥物,市場前景廣闊。rost&Sullivan數據顯示,我國放射性藥物年復合增速僅次于生物藥,預計未來5年我國放射性藥物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1.4%,于2023年達到78.1億元。
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放射性藥物還有很大的使用空間。國家八部委2021年6月發布的《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加快放射性新藥研發。針對國外已應用于臨床的放射性診療藥物,加強技術研發力度,獲得一批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放射性新藥。針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開展具有精準靶向性、生物活性的多肽、抗體類放射性新藥研發。
目前除了遠大醫藥以外,核藥賽道上已有東誠藥業、中國同輻等頭部企業加碼布局,還有恒瑞醫藥等藥企也在加快布局。
就在不久前,恒瑞醫藥宣布子公司天津恒瑞醫藥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立項和技術攻關,實現了氯化銅[64Cu]溶液的自主批量生產、質量穩定可控,標記后藥物的小動物PET顯像效果良好。據悉,2023年以來至少已有镥[177Lu]氧奧曲肽注射液、鎵[68Ga]伊索曲肽注射液、HRS-4357注射液、HRS-9815注射液等多款產品獲批臨床。
東誠藥業2月21日發布公告,其下屬公司益泰醫藥擬以現金8500萬元購買容成醫學持有的99mTc-GSA注射液及GSA冷藥盒,買斷并取得標的產品的全部權利、權屬和權益,包括標的產品用于所有診斷、治療領域和適應癥中的權利、權屬和利益。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