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合成生物學是在系統生物學基礎上,融匯工程科學原理,重編改造天然的或設計合成新的生物體系,以揭示生命規律和構筑新一代生物工程體系的“匯聚”型新興學科,被業內認為是第三次生物科學革命。通過合成生物學構建微生物菌株,可以生產各種天然藥物和天然營養品等,且有效降低成本。
近年來,合成生物技術快速發展,國家政策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資本的加碼。有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學投融資金額達到180億美元,等于過去12年的總和。在我國,2018-2022年,中國合成生物學一級市場共完成了1039個投融資事件,涉及藍晶微生物、微構工場等企業。其中,藍晶微生物以19億元的融資額刷新了國內合成生物領域的記錄。此外,由華熙生物與賦遠投資的國內頭個合成生物學基金已在今年6月3日正式成立。
種種動態表明,合成生物已逐漸成為新風口,行業潛力不斷被看好。在此背景下,合成生物也成為熱點研究領域之一,吸引企業爭相布局。
據悉,近日,歐康醫藥與江蘇海飛簽署合成生物項目戰略框架協議。雙方希望利用國內外合成生物的前沿技術和市場需求信息,準確把握合成生物發展趨勢,并結合雙方在合成生物方面的各自優勢,互作依托和支撐,共同實現合成生物的選品、研發、實驗、生產及銷售。
據介紹,歐康醫藥是一家專注于天然維生素P類植物,從規模化專業種植到提取、純化、合成及運用企業,公司致力于歐、美、日市場天然維生素P類
原料藥、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妝品原料的生產供應。
江蘇海飛則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學為主要工具手段的天然產物制造公司,目前擁有18套85立方的生物
反應器,并規劃了4套550立方的生物反應器,總共
生物產品規模為3萬噸,預計總銷售額為20億元左右,建有從代謝途徑設計、性能構建以及表達畫像,智能提取、智能制造全套的合成生物學制造平臺。
兩家公司通過強強聯合,將實現優勢互補,歐康醫藥將借助江蘇海飛的合成生物技術運用到植物提取上,解決植物提取原料可靠性以及大規模大批量生產的瓶頸,早日實現歐康建成全球頭部天然維生素P運用中心的企業愿景,并進一步推動我國天然產物提取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結構的改變,其對疾病的關注已由單純的治療轉向預防。作為生物醫藥的核心原料和產品,植物提取物已被廣泛應用于植物藥、食品添加劑、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生產領域,特別是具備活性或功能性的植物提取物產品備受青睞,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國內利好產業扶持政策的不斷出臺,助推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到2022年中國植物提取物行業規模將突破341億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