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本藥物zui高零售限價(指導價)本月底有望公布。到2009年年底前,按照國家規劃,各種醫改政策將密集發布。但對基本藥物的“zui高限價”讓整個醫藥產業鏈五味雜陳:醫藥制造商、醫藥流通商、甚至醫院這一產業鏈利益共同體,被明確了一個透明而不可穿越的天花板。這對廣大的患者或是一個短期的利好,但是對藥企而言卻意味著由于利潤的微薄,對新藥研發的積極性隨之降低———這對整個醫藥工業而言并不是個好消息,對整個醫藥市場而言也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隱憂。
此前不久,國家科技部、衛生部等11部委共同設立的“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整個專項國家預算投入66億元,支持具有創新研發能力的制藥企業研發項目和新藥孵化基地。這盡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大規模投入支持新藥創新,但是面對新藥研制龐大的胃口,無異于杯水車薪———1000多個項目共同分享,每家只拿到500多萬。而在上,新藥的研制動輒是數億乃至十數億美元的投入。
*藥品無緣單獨定價?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說:“基本藥物目錄身上的’光環’逐漸退隱。當它真正揭開神秘的面紗之后,其對醫藥行業的影響并沒有當初預期的大。”
據了解,基本藥物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面臨兩次定價:發改委制定全國零售指導價;各省招標采購企業競爭帶來的二次定價。
此前,坊間流傳基本藥物的定價將下降20%.但面對藥企、商業流通領域、甚至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抗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定價中又增加了一些回旋余地:比如野生藥材價格飛漲,可能會預留給制藥企業上游藥材價格上升帶來的空間。有分析者認為,這種考慮是必須兼顧的,因為企業是逐利而生的,政府如果一味壓低價格,將會導致基本藥物目錄品種無人生產,zui終無法供應。
有業內分析師認為,發改委等部門應該有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因此預計會采取差別對待的方法處理:讓毛利已經很低的藥價格回升;價格較高的普藥則會面臨15%-20%的下降空間,而不是一刀切地都降20%.
在接下來的二次定價中,普藥各企業會根據自身成本和利潤要求申報不同的價格,質量好價格低的產品中標可能性較大,這會加劇普藥企業的加速洗牌。
*品種此刻在各省招標中有討價還價的機會,多數*品種的不可替代性為其利潤相對值提供了保障。比如東阿阿膠(000423)、云南白藥(000538)、白云山制藥等*產品,將占據zui高指導價的頂端位置。但是相對之前機構分析報告紛紛猜測,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品種可取得“*定價權”,此后發改委對基本藥物目錄統一定價的規定攻碎了機構們的美好愿望(更多新聞來源醫藥新聞網)。
有三十多種產品入圍基本藥物目錄的麗珠藥業對記者提問預計未來的利潤率時,表示由于配套細則未出,利潤并不好說。顯然,對于更多的藥企而言,基本藥物目錄有點像雞肋的味道,不進似乎被排擠在體制之外,品牌受影響;進得太多,利潤受影響,企業研發難以為繼。
免責聲明